焦點
-
創新好聲音!Creative SXFI AMP現場開箱、體驗與直擊,搭載「耳機全息術」設定個人化專屬音頻,帶您深入立體音效世界
當今的視聽產品,已經陸續從2D發展到3D環繞的世界。視覺方面,當今的遊戲早已邁向3D視覺發展,並持續朝向產生更逼真的畫面,更有VR技術,帶領玩家更真實的遊戲體驗。 在聽覺方面,為追求更立體環繞的效果,可從建構家庭劇院5.1、7.1,甚至9.1聲道的音響來著手。但是對一般人來說,這是一筆不小的花費,且只能在家裡享受,對於一般喜歡聽隨身聽的行動族群來說,只會使用到2聲道的耳機,無法享受到類似家裡那樣的立體環繞音效。因此,當今有不少技術公司,為了突破耳機的限制,紛紛推出各種虛擬環繞音效的技術,並導入耳機產品中,讓玩家感受到猶如家庭劇院7.1聲道那樣的震撼力! 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都不一樣,加上每個人的頭型、耳型都長得不一樣,因此市面上具有虛擬立體環繞音效的耳機,所帶給每個人的體驗不一定完全相同。Creative (創新未來) 這家以聲霸卡 (Sound Blaster) 起家且聞名的音效技術專家,自CES 2018就推出全新Super X-Fi「耳機全息術」,其透過個人化專屬音頻的設定,讓音效可以針對不同人的耳道與頭型,來獲得更棒的聆聽品質,該產品也獲得了CES 2018最佳產品獎。 今年CES 2019,Creative更全面將此技術發揚光大,除在北美時間1月3日發表兩款搭載Super X-Fi技術的耳罩式耳機:SXFI AIR與SXFI AIR C之外,更提供全新的SXFI AMP現場體驗,讓媒體可以優先體驗這款劃世代的音效產品。 Creative的SXFI AMP,是一款專為耳機族設計的一種「線控耳擴」周邊產品,可以搭配您正在使用的耳機來使用,當然搭配各式Creative的SXFI認證耳機,聆聽效果會更好。根據Creative官方的說明,Super X-Fi可在專業工作室中捕捉高階多揚聲器系統的聆聽體驗,並透過複雜的演算法和計算密集型技術,為您的耳機重現同樣的擴展體驗。其可以針對頭部和雙耳進行映射,以幫每個人定制出個人化專屬音頻,達到絕佳的聆聽效果。 有關SXFI AMP可以搭配的裝置如下: ● 手機或平板:Android手機/平板 (Android 7.0以上)、iPhone手機/iPad平板 (須搭配其他配件,後詳述) ● 電腦:Windows PC (需Windows 10 1703以後版本)、Mac (需Mac OS X 10.13以後版本)、Linux ● 遊戲機(家機):Sony PS4 / PS4 Pro、Nintendo Switch (目前暫不支援Xbox) 簡單來說,耳機搭配SXFI AMP,無論是看電影、聽音樂、玩遊戲,都將擁有更加立體的音效表現。 SXFI AMP是一個小小的控制器,上面有SXFI開關、音量上鈕/音量下鈕/播放暫停鈕(接話/掛話鈕)。在上方則有一般3.5mm的耳機孔,下方則有一個USB Type-C的連接孔。產品裡面內建Super X-Fi Ultra DSP晶片,可載入個人專屬音頻的Profile,讓內部的晶片產生屬於您個人最佳的音頻串流,然後發送至耳機,並透由耳機傳到您的雙耳裡,以聽到最令人興奮的立體音效。 使用前,要先到Google Play商店下載一個SXFI App,這個App可說是整個產品的核心,其具備個人化設定、裝置設定、音樂播放等功能,並提供韌體更新與個人化設定Profile上傳至SXFI AMP的功能。因此,在使用這個產品之前,您都至少要準備好一支Android手機(或平板),才能順利使用。 在使用時,先以SXFI AMP的個人化設定,來對您的雙耳與頭型進行拍照,建議找別人幫你拍一下,然後SXFI App就會去根據您的頭型與雙耳的形狀,來計算出最佳的聆聽參數,並將這個參數(Profile)傳至SXFI AMP硬體裡面。這個動作每個人只要做一次就可以了,以後要聆聽時,只要設定到自己的Profile即可! 連接時,只要將您既有的耳機接到上面的3.5mm耳機孔,然後將隨附的USB-C至USB-C線連接到你的手機/平板、電腦、遊戲機,就可以了!若您手機是micro USB介面,也可拿出包裝內的USB-C轉micro USB的轉換線來使用。 至於iPhone/iPad使用者來說,由於其採用Lightning介面,使用時必須先有一條Apple Camera Kit (Lightning轉USB Type A線),然後再準備一條USB Type A轉Type C的線,這樣才可以使用。由於iPhone因OS本身限制,並不提供個人化設定Profile上傳至SXFI AMP的功能,因此在使用前,必須得先透過Android手機來幫忙上傳Profile,然後再拿到iPhone/iPad使用。 在CES 2019期間,Creative展示了一系列以Super X-Fi為主題的技術與產品。包含全系列的耳機、喇叭、音箱等等,當然全新Super X-Fi技術的耳機也在現場亮相,當然這款SXFI AMP線控耳擴也是展示的主角之一。至於您熟悉的聲霸卡,現場也有展示Sound Blaster AE-9音效卡,搭配一個控制模組,比較像是給專業音效師在使用的!(是說,現在電腦都有內建音效了,有多少人還會額外買音效卡呢?) 以下就帶各位讀者,來一睹Creative全新產品系列,以及應用吧! 廠商名稱:Creative 創新未來 廠商網址:
-
傳說中的GeForce GTX 1660 Ti出現?! 效能看起來不差!
NVIDIA終於推出了GeForce RTX 20系列的顯示卡,目前2080 Ti、2080、2070、2060等顯示卡都陸續到位。那麼上一代GTX 10系列的顯示卡怎麼辦呢?還有老黃在2019年的中階GPU,又是如何規劃呢?看來,從底下的揭露訊息來看,似乎有解了… 是的!GTX 1080有Ti版本,1070也有Ti,1050也有Ti。只有1060被分成3GB或6GB版本,市面上也簡稱1060 3GB為1063,而1060的6GB被簡稱為1066。至於更低階的1030就放生吧!許多CPU的內顯效能已經快要跟它一樣了! GTX 10系列還會有新的成員嗎?據悉外電報導,有一個GTX 1660 Ti規格的顯示卡被揭露,在Ashes of the Singularity(奇點灰燼)遊戲的測試中,獲得了7,400分。平均FPS大約75.6,解析度則是在1920x1080下測試的。這樣的成績比起一般GTX 1060的分數大約多了1,200分,實屬不錯。 再從GTX 1660 Ti的傳言規格來看,其GPU (TU116)是基於Turing架構,採用12nm FinFET製程生產,擁有CUDA核心數達1536組(1060則是1280組),採用6GB GDDR6,記憶體頻寬為192位元。 ▼表 GeForce GTX 1660 Ti與其他家族規格對比 由於架構都跟RTX 2060/2070很接近,只差在CUDA核心數不同,因此可以斷定這顆GTX 1660 Ti GPU,其實就是RTX 2060的閹割版,又因CUDA數不太夠,因此把該GPU歸類在GTX家族,驅動程式也不會去開啟DXR的功能。算起來,這顆TU116 GPU,擁有Turing核心,明明可以算是RTX 20家族的,但卻被老黃下放到跟Pascal同級的GTX 10家族,此外驅動程式屆時會不會有「破解版」,能想辦法打開GTX 1660 Ti的DXR功能,就得看未來是否有高手能突破了… 至於會不會有GTX 1660 (非Ti的版本)? 目前尚不得而知,也許會再閹割到更少的CUDA核心數,或採用6GB GDDR5(X)記憶體。總之,GTX 1660或1660 Ti的定位,大約是在RTX 2060與GTX 1060之間,有點想要取代傳統GTX 1070的地位,就等老黃何時發布這張顯示卡吧!
-
奢華工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、ASUS Maximus XI Formula頂級版Z390駕臨
-
簡單即是信仰!NVIDIA 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開箱
NVIDIA終於在CES 2019大展上正式發表眾所期待的GeForce RTX 2060顯示卡,除了作為RTX系列目前最入門等級的顯示卡外,同時也補足了RTX全系列顯示卡產品線,目前RTX陣容看起來可以說十分堅強。 小編也很迅速地收到NVIDIA官方的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顯示卡,接下來話不多說,馬上就來開箱給大家看囉! RTX 2060創始版外箱維持NVIDIA一貫的斜條紋設計,拉開上蓋後就會直接看到顯示卡本身囉!RTX 2060創始版的正面採用的是雙風扇的設計風格,整體維持創始版卡片系列的簡潔設計,小編個人還滿喜歡的! 實際開始測試前先跟大家報告一下RTX 2060創始版的基本規格,具備1920顆CUDA核心,基礎時脈為1365MHz、最高可超頻至1680MHz,記憶體方面則是具備6GB GDDR6,速度為14Gbps,頻寬則是336 GB/s。 開始測試囉!小編將以常見的各類量化測試軟體作為主要依據,並且搭配幾款熱門的跑分遊戲,將RTX 2060創始版的實際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9-9900K 主機板:ASRock Z390 Extreme 4 記憶體:G.Skill Flare X DDR4-3200 8Gx2 儲存空間:Intel Optane 905P 512GB 作業系統: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NVIDIA正式推出RTX 2060創始版後,現階段RTX系列顯示卡等於全數到位,高階(RTX 2080 Ti)、中階(RTX 2080、RTX 2070)和入門(RTX 2060)皆有對應版本,接下來小編將提供大家RTX系列顯示卡的效能比較,供玩家們參考,若有升級的需求,可藉此評斷哪一張卡才是現階段最適合自己升級的選擇。另外,也同樣附上和上一代GTX系列的效能比較,這裡選擇較常見的GTX 1080、GTX 1070作為比較,讓仍在使用的玩家同樣當作參考。 從測試的結果中可發現,RTX 2060創始版作為目前的入門等級RTX系列顯示卡,在效能上表現並不俗,儘管4K表現不如RTX家族中的老大哥RTX 2080 Ti,但在一般的FHD解析度下,各類遊戲的平均FPS依然非常流暢,普遍甚至還比GTX 1070的表現還要好。 另外,RTX 2060創始版還具備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支援,是進入該視覺技術的最低門檻選擇,若是不想花大錢、又想擁有該技術的新世代視覺表現的話,RTX 2060創始版的會是個不錯的選擇。 文走至此,RTX 2060創始版的開箱測試已告一段落,小編認為,如果未來NVIDIA沒有推出其他RTX系列更入門階級如RTX 2050之類的版本的話,RTX 2060創始版作為現階段RTX系列最入門的顯示卡,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升級選擇。 外型上,創始卡一向是以乾淨的簡潔外型取勝(還有一股NVIDIA的信仰?),效能表現上,雖然創始版的時脈表現相對於其他自製卡廠商的版本稍低,但表現依舊不俗喔!同時,RTX 2060也是晉身光追效果的入門顯示卡,不想花大把鈔票、又想讓遊戲畫面更好的話,RTX 2060創始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-
AMD下世代家機Gonzalo揭露?Navi APU現身?!
AMD有了桌機CPU/GPU/APU、筆電CPU/GPU/APU、伺服器CPU/GPU,可說是全面到齊,甚至2019年將全面導入7nm製程,讓其所有處理器產品都能超越對手的製程,成為新一代的霸主。但是,除了這些處理器之外,那些先前AMD說過的,遊戲機/家機(Console)的處理器到底有沒有新品呢? 根據硬體揭露大師於Twitter所揭露的訊息中,發現AMD有一顆APU,編號是2G16002CE8JA2_32/10/10_13E9,據稱應該是AMD的最新代號Gonzalo的APU,這顆APU的CPU部份,是採用Zen+或Zen 2架構、8核心設計,基礎時脈為1.6GHz,爆發時脈為3.2GHz。在GPU部份,採用的是Navi或Navi Lite核心 (也就是Vega的繼任者),有可能就是下世代家機(微軟的代號Xbox Scarlet家機,或是Sony下一代PS5)的處理器核心! 從目前Sony PlayStation 4 Pro的規格來看,其採用半客製化的AMD處理器,最高時脈為2.13GHz,而微軟Xbox One X所採用的則是時脈較為高一點的2.3GHz。如果這顆採用新製程的Gonzalo APU屬實,屆時家機的處理器時脈將可以更高,以處理更複雜的遊戲內容,甚至能在4K解析度下提供60fps的流暢執行能力,以正式帶動4K電視的全面流行。 由於每年的6月,在加州舉辦的E3展,都會展示出最新的遊戲機硬體與軟體等相關產品。因此業界有風聲在傳,AMD在今年E3展,就會正式推出Navi架構的繪圖處理器。而據悉微軟下世代家機(代號為Xbox Scarlet),或是Sony下世代家機(據悉就是PlayStation 5,PS5),將有可能使用這顆Navi架構的處理器。 只是這顆處理器,是否支援最新的DXR (DirectX Raytracing)之光追技術,讓遊戲畫面更加逼真,就不得而知了!最新資訊可能得等到今年E3展之後,才可能會有更多揭露的訊息!
-
Intel Core i5-9400F 盒裝版 正式開賣!F系列全面來襲,還會發售Core i3-9350KF、i5-9600KF、i7-9700KF、i9-9900KF處理器!
CES2019上面,Intel宣佈將會發售沒有內顯的F系列!一時之間,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,突然變成相當熱鬧! 直到這幾天,台北光華商場,終於出現了第一顆F系列的Core i5-9400F處理器。 CES2019會場,Intel發佈了6顆新款第9代Core處理器,分別是Core i3-9350KF、Core i5-9400/9400F/9600KF、Core i7-9700KF與Core i9-9900KF! 新推出的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,有5顆是F系列!F系列的話,代表的是沒有內顯,閹割掉了原本的UHD 630內顯!只不過,要特別注意的,閹割掉內顯之後,販售的價格還是一樣。 處理器名稱:Core i5-9400F 處理器系列:Intel Core i5 Processor 腳位:LGA1151 發表日期:2019年01月07日 上市日期:未公佈 初始上市官方報價:美金182元 微處理器架構:Coffee Lake 處理器核心:Coffee Lake-S 製程:14nm 規格:6核心6執行緒 標準時脈:2.9GHz 超頻時脈:4.1GHz 快取記憶體:256KB x6 L2 Cache+9MB L3 Cache TDP:65W 記憶體支援:DDR4 UDIMM 記憶體通道:2-Channel 標準記憶體支援單支最大:單支16GB(未來單支32GB) 標準記憶體支援最高速度:DDR4-2666 記憶體支援最大容量:16GBx4=64GB,32GBx4=128GB 內顯支援:無 內顯架構:無 內顯標準時脈:無 內顯最高時脈:無 保固期:3年保固 內含散熱器:有 拍攝代理商版本:捷元 拍攝版本產地:Made in Malaysia 拍攝版本型號Product Code:BX80684I59400F 拍攝版本編號S-spec:SRF6M 拍攝地點:原價屋,台北市 市場報價:5,800元(調查日期:2019年01月22日,含稅) 這幾天,原價屋正式開賣了新款F系列,第一顆來的是Core i5-9400F,報價:5,800元。 根據店員透漏,Core i5-9400/F共有分成有內顯版本Core i5-9400與無內顯版本Core i5-9400F!這次會先進沒內顯得Core i5-9400F,主要為引進新產品試水溫!而且,Core i5-9400/F是定位比較低的版本,價位上也比較便宜,能接受這個價位的玩家,應該也比較多! 看到這邊,資深玩家一定記得設定在工作站、伺服器市場的Xeon E3-1200系列吧? Xeon E3-1200系列,原本沒內顯版本,在玩家市場非常夯的!只不過,據傳當時是Intel內部業績喬不攏,桌上型電腦部門的晶片組、主機板支援了Xeon E3-1200系列,卻賣了工作站、伺服器部門的Xeon E3-1200系列處理器,變成業績都灌到了別的部門,後來果不其然,Intel宣佈桌上型電腦新款晶片組、主機板,不再支援Xeon E3-1200系列。當時,Intel的停止支援Xeon E3-1200系列這個策略,也引爆了玩家圈的震撼! 但也因為Intel禁掉了Xeon E3-1200系列,讓整個原本好端端的生意,就此人間蒸發。 但現在,仔細來看,Core i5-9400F這個設計與定位,沒有內顯,又不能超頻,那不就是Xeon E3-1200系列嗎?答案很明顯,這就是Xeon E3-1200系列重新復活啦!不過,就Intel內部來說,Xeon E3-1200系列,在最新的Xeon E3-1200v6之後,已經更名,最新叫做Xeon E2100系列,最後一個字有沒有G,就是有沒有內顯。 相信這是不少玩家的疑問:「價格一樣,為什麼要買閹割內顯版本?」這的確是個好問題!相信這應該是14nm製程CPU缺貨狀況下,一種解決的方式!至於要不要買F系列,就讓玩家們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做決定吧!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主機板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機殼/電源供應器/散熱器】:
-
黑標再進化、WD Black SN750 NVMe SSD搭載EKWB散熱與2TB大容量
Western Digital又端出了新的牛肉,新推出的WD Black SN750 NVMe SSD採用M.2規格,提供玩家更進階的效能表現,不僅增加了2TB的容量版本,還推出了有加裝EKWB散熱片的黑色酷炫版,搭配上RGB燈效更顯獨特魅力。 規格面上來看這款新版的SN750與先前的SN700(WD Black)並沒有太大差異,主控晶片仍是採用自家SanDisk控制器,也同樣是64層3D TLC NAND Flash,容量則是有250GB、500GB、1TB與2TB等4種版本供選擇,但是有分是否有加裝EKWB散熱器的版本,所以目前SN750全系列一共有7款,其中的250GB僅提供無散熱片版本。 不管玩家是否挑選有佳散熱片的版本,在效能表現上可以從官方提供的資料得知SN750的整體表現略微提升一些,不論是表現最好的1TB可以達到3470/3000 MB/s讀寫、或是250GB有能有3100/1600 MB/s高速讀寫,SN750系列仍舊展現了極為不凡的效能數據,IOPS也可以在1TB版本上達到515K/560K,以目前SSD跌跌不休的情況下,高效能表現並兼具大容量的版本,應該仍是訴求效能表現的玩家比較合適的採購對象。 詳細規格看下圖吧!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time_continue=74&v=19K1EE5B5co 詳細的測試數據,就等開賣了再幫大家做測試分享囉!
-
微軟建議大家還是換iPhone或Android吧!Windows Phone今年12/10後就說再見
Windows手機的末日真的到了,這次還是微軟自己說的,它們預計在,將「終止所有Windows手機的安全更新、漏洞修補、免費支援或技術內容的支援。」換句話說,Windows手機屆時將不再收到任何官方的更新,而且只有少數Windows手機可以真的撐到那時候,多數手機在時間到以前,就會陸續停止更新了。 微軟表示:「有鑑於Windows手機系統即將停止官方支援的緣故,我們建議消費者和用戶轉往Android或iPhone。」事實上,微軟這一兩年針對iOS和Android裝置下了不少苦工,尤其是在兩者和Windows 10作業系統之間的連動。此外,在這兩個平台上都可以使用Office產品,微軟甚至還跟三星有合作,部分三星手機在出廠時甚至內建Office。感覺微軟確實已經將重心從Windows手機上抽離已久。 Windows手機曾經是微軟想要打破「Android vs. iOS」世界的秘密武器,2010年時微軟還曾經幫Windows手機重新設計系統,推出「Windows Phone 7」,並且在當時宣稱「Blackberry和iPhone已死!」後來也收購Nokia手機部門,不過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。 追根究底,Windows手機會失敗的原因很多,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App數量不足,包含許多在iOS和Android上熱門的App,在起初的Windows手機當中都無法使用,造成許多使用上的不便。Windows手機部門前負責人Terry Myerson去年接受訪問時表示,Android的強大市佔率和早期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不完整,是導致Windows Phone失敗的最主要原因。 未來微軟估計會繼續將重心擺在Windows 10作業系統上,以確保iOS和Android系統在Windows 10上的完整性。大家一起緬懷Windows手機!
-
打造勝利裝備、AMD好禮再發威,買Ryzen就送《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 2》
年關將近、AMD也來送好康了,現在只要購買AMD推薦採用的Ryzen 7 2700X/2700、Ryzen 5 2600X/2600/2400G這5款處理器中的任一款,就可以免費獲得《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 2》遊戲,讓玩家過年可以怒打一波、殺敵人個片甲不留,心情爽翻天! 這次AMD的送好禮活動當然是力推目前最有高效能且極具C/P值的Ryzen系列處理器囉,購買推薦的Ryzen 7、Ryzen 5 2000系列的CPU就可以獲得遊戲序號,以下列出這次的活動兌換準則供大家參考喔。 1. 購買AMD Ryzen 5 ~ Ryzen 7 2000系列CPU,可兌換《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 2》 遊戲序號一組。 2. 本活動憑購買發票和產品照片,登錄相關資訊取得活動序號後再進行遊戲序號兌換。 3. 每人、每一個IP位址僅能登錄一次兌換一個活動序號,詳情請參考下方【活動序號申請】。 4. 取得活動序號後再進入【遊戲序號申請】,詳情請參考下方【遊戲兌換流程】。 5. 活動序號申請期間,自2019/01/10起至2019/04/01 23:00止。 6. 遊戲兌換期間:即日起至 2019/06/01 23:00止。 7. 水貨和大批採購者不適用本活動。 8. 若已參加AMD Radeon RX 570 ~ Vega 兌換 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2/惡靈古堡2/惡魔獵人5 活動,不適用本活動。 好康活動可不只一項,如果玩家選擇連同主機板一起購買,而且是這次有參與活動的合作廠商產品(X470、B450晶片組),還可以獲得AMD獨家限量贈品,信仰、可是無價的啊~~~ 主機板合作夥伴:ASUS、MSI、GIGABYTE、ASROCK ★活動一 買 Ryzen 5 ~ Ryzen 7 2000系列列CPU,申請送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2 活動遊戲序號乙組。(數量有限,換完為止) ★活動二 買 Ryzen 5 ~ Ryzen 7 2000系列CPU + AMD 400系列主機板 註冊送湯姆克蘭西:全境封鎖2 活動遊戲序號乙組 + AMD限量贈品。(AMD限量贈品請洽全省合作經銷商) 玩家可以透過線上電商網站,或是全省連鎖通路以及北、中、南部的電腦經銷商進行選購,好康訊息已經公布囉,遊戲序號數量有限、換完為止,趕快入手一起來「AMD、真香」吧! 連鎖通路: 原價屋(全省門市)、三井電腦(全省門市)、欣亞數位(全省門市)、順發電腦(全省門市) 北部: 健宏電腦、澺狄企業、歆宇科技、崇時科技、昇鼎科技、德總電腦、立曜電腦、紐頓電子、廣大數位、易飛資訊、泓達電腦、崇宏科技、安辰科技、慶聲資訊、台灣奇茂資訊、霐道電腦、星曜科技、時邁電腦、銘睿科技 中部: 駿太科技、凌傑資訊、宏晉科技、漢碩電腦、仕鉑電腦、洋基電腦、久昇資訊、麻吉電腦 南部: 德源電腦、秉鑫電腦、洋宏資訊、華挺資訊、維碁電腦、協新科技、星鋐國際 電商網站: PChome 24h、MoMo、Yahoo!
-
還有2年半!Google宣布2021年8月起,將不再提供32-bit的APK下載,並籲請程式開發者趕緊移轉至64位元平台
32位元處理器曾經伴隨著我們走過PC興盛的日子,然而64位元處理器的推出已經行之有年,就連行動處理器(Mobile Processor)也都早在幾年前就全面進入64位元時代。唯獨軟體廠商為提供最大相容性,仍會繼續推出32位元與64位元的雙版本。因此當今您在下載軟體時,常常會碰到是否選擇32或64位元的版本。 自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,也在2013年起開始進入64位元新世代之後,手機App勢必也將走向64位元架構來設計。這部份Apple首先發難,早在2017年中發布iOS 11時就建議程式開發商全面導入64位元App。(後詳述) 至於Google部份,他們在2014年12月推出的Android 5.0 Lollipop時,就率先支援64位元APK (也同時支援32位元架構)。然由於上述原因,不少程式開發商仍只上架32位元APK至Google Play商店,以讓當時許多Android手機能夠繼續使用其應用程式。雖說當時也有不少重量級的App有上架64位元的APK版本,但下載的數量則是遠小於32位元APK的下載量。 Google Play商店目前仍提供32位元與64位元的APK下載,不過Google早在2017年12月就提醒程式開發商趕緊過渡到64位元架構。畢竟當今的最新手機/平板裝置,早都已經搭載64位元的CPU,甚至搭載超過4GB的記憶體,必須搭配64位元的App,才能發揮該裝置的威力。 因此,Google在其正式發布強制導入64位元App的時間表,以籲請程式開發者趕緊移轉至64位元平台。以下就是Google的聲明: 64位元的CPU可為用戶提供更快、更豐富的使用體驗。改使用64位元版本的應用程式,不僅可以提高效能,也能為未來的創新騰出更多空間,並可讓現今許多64位元的硬體裝置發揮出更多應用空間。 Google希望幫助程式開發商做好準備,並知道需要時間進行規劃。自Android 5.0 Lollipop以來,Google就一直支援64位元的CPU,2017年首次宣布使用原生碼的應用程式,都必須提供64位版本(除了32位元版本)。如今Google提供了更詳細的訊息和時間表,以便在2019年盡可能快速讓應用程式都移轉到64位元。 從2019年8月1日開始: (必須同時發布32與64位元雙版本) ● 除了發佈到Google Play的32位元版本之外,所有包含原生代碼的新應用程式和應用更新,都必須提供64位元版本。 ● 延伸條件:Google Play將繼續接受僅使用Unity 5.6或更早版本之現有遊戲的32位元更新,直到2021年8月。 從2021年8月1日開始: (僅接受64位元版本的發布) ● Google Play將不會在64位元版本的裝置上,提供無64位元版本的應用程式,亦即只有32位元版本的應用軟體,將無法在64位元版本的裝置上的Play商店中提供。 ● 這將包括使用Unity 5.6或更早版本所建構的遊戲。 該要求不適用於: ● 明確針對Wear OS或Android TV的APK或應用程式包,這些是目前不支援64位代碼的機種。 ● 未分派到執行Android 9 Pie或更高版本裝置之APK或應用程式包。 Google也表示,他們並沒有針對支援32位元的政策進行更改。Play商店將繼續在32位元裝置上提供32位元版本的應用程式下載服務。但他們也要求程式開發商除了提供32位元的原生碼APK之外,也要一併提供64位元版本原生碼APK。 Apple在2017年6月28日首度發表iOS 11時,就表示將不再支援32位元的App,並要求程式開發商所發布的應用程式,都必須使用來組譯才行。也就是程式開發商想要發布支援iOS 11以上裝置的App,只能上傳64位元版本,App Store才接受。因此iOS 11以上的iPhone、iPad就只有64位元的App可以使用,先前32位元的App都無法在iOS 11以上的裝置上執行。 至於那些早期使用32位元CPU的裝置(iPhone 5以前、iPad 4以前),最高就只能升級到iOS 10.3.3,並持續使用App Store所提供的舊版32位元App。甚至在macOS部份,Apple的macOS Mojave (10.14)已經是最後一個還能支援32位元App的作業系統了,預計下個版本(10.15)將會完全放棄32位元的App,只會支援64位元App。 由上述看來,Apple說要轉換,程式開發商只有馬上聽話的份,不像Google那樣到今天為止,還給2年多的過渡期,到2021年中才廢止32位元應用程式的提供。至於Microsoft的Windows 10還當然都是32位元和64位元應用程式都能支援,也許等微軟發布下一版的Windows之後,就有可能全面放棄32位元,全部都支援64位元的應用程式了! 因此,預計不久的將來之後,不管是行動平台(手機/平板)或是電腦平台(PC/Mac),其作業系統(OS)、驅動程式(Driver)、以及應用程式(App),都將全面邁向64位元,這樣一來程式的下載也會統一化。不過,IoT裝置則還不會那麼快,還是會以8/16/32位元架構為主,畢竟這些裝置還是以講究省電、系統架構簡單為優先,並不會像行動裝置或是電腦產品那樣一切以效能為主,因此IoT裝置還是會有許多不同位元架構App同時存在。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「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」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